博客
  • 博客
  • 每天30分钟,3天上手Vim(不是标题党!)
  • Debug记录(更新:Valgrind: Conditional jump or move depends on uninitialized value(s))
  • CS61C 计算机体系结构(更新:Logisim Debug提示)
  • VSCode远程连接配置&常见问题
  • 为什么RISC-V中的SB-format不叫B-format,UJ-format不叫J-format?
  • 懒人英语
  • 如何屏蔽GeeksforGeeks的强制注册窗口?
  •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效率提升部分
  • 懒人厨房(更新:松木筷)
  • 如何无痛地戒游戏?(更新:补充说明,以及其他内容)
  • 被说烂的话题:人总是会给自己找借口
  • Git教程哪家强?
  • PDF阅读踩坑
  • CS61B 数据结构
  • 比较轻松的递归入门练习
  • 情绪控制训练
  • 学习一门技能如何让你在观察事物时多一个视角
  • 犹豫不定的时候怎么作出选择?
  • 尽量保持友善
  • 被说烂的话题:如何长期坚持一件事,或“自律”?(更新:带着好奇心)
  • 塔勒布四部曲《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非对称风险》
  • 《How to: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
  • 《异类》
  • 《成长的边界》
  • 有意思的《经济学原理》
  • 冷知识
  • 《霍乱时期的爱情》摘录
  • Metro: Exodus (地铁:离乡) 游玩指南
  • 逃课指南
  • Vue环境配置踩坑
  • JetBrains相关
  • 防止Goland自动删除没写完的代码
  • 自然演化 与 “人生的意义”
  • 学会手搓CPU后的收获总结
  • 阅读踩坑
  • VMWare Ubuntu22.04装机配置环境
  • 学习k8s & Docker
  • 万物发明指南
  • Page 1
  • 家庭健身房&健身踩坑
  • 一定要在中短期内完成任务
  • 吃苦
  • 捷径
  • userNum? numUser? 为什么不鼓励使用全局变量?请阅读Code Complete 2
  • 备忘录
  • 草稿-《重来》
  • 草稿-部分已整理-《醉汉的脚步》
  • Redis病毒 backup1 backup2 backup3 backup4
  • 吃饭时看什么
  • 这本书看英文版还是看中文版?都看
  • 一些待解决的疑问
  • 现实世界的特性-草稿
  • 草稿-生育不应该是基本权利,就像杀人不是基本权利
  • PC端最佳阅读工具Calibre使用踩坑
  • 不要使用Linux命令符号的2个踩坑案例
  • 草稿-时间是物体运动的一种体现方式?
  • 性能优化
  • 最好的C指针教程
  • 草稿-做了定性分析,别忘了做定量分析
  • 还有人不知道Gin框架自带参数校验吗?
  • 《福格行为模型》 不要和本能对抗
  • go-zero 微服务
  • Go依赖注入工具Wire
  • 屎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单元测试
  • Go: 返回false还是返回一个定制error ErrValueNotFound?
  • 从源码中查找错误原因,3个例子
  • 《潜规则》《血酬定律》
  • 草稿-陈词滥调:打破规则、跟从内心...
  • testutils
  • 草稿-3天培养早睡早起习惯
  • 草稿-3天轻松入门正念冥想
  • “培养吃屎习惯”=“培养阅读习惯”
  • 草稿-“自我提升”需要有良好的环境
  • 草稿-立刻行动的感觉真好 或者改成“3天改掉拖延”?
  • 求解答:DDIA医生值班室例子,为什么推荐用串行化而不是可重复读+锁?
  • Go私有package
  • Go: error "type assertion" vs "errors.Is()" vs "=="
  • gRPC的Go实现,其返回的error为什么不用fmt.Errorf()?
  • 幸福是一种选择
  • 草稿-描述世界专栏
  • RESTful实现记录
  • 低痛开启冷水澡
  • 草稿-陈词滥调专栏-平衡
  • 草稿-完整标注-《醉汉的脚步》
  • 文学作品
  • 游泳
  • 体态矫正(肱骨前移、膝盖疼痛)
  • 《人类简史》
  • 豆瓣差评
  •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 《定价制胜》
  • 废话专栏:做决定前留足时间
  • 租房踩坑
  • 70%小型测试+20%中型测试?
  • 草稿-索罗斯:“世界经济史就是一场骗局” vs 塔勒布:“谎言是脆弱的”
  • 坚持不懈 vs 及时更换方法
  • 立场 vs 事实
  • 轻松解决Docker镜像问题:VPN+国内镜像源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 《随机漫步的傻瓜》
  • 《黑天鹅》
  • 《反脆弱》
  • 《非对称风险》

塔勒布四部曲《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非对称风险》

这四本书围绕着现实世界中的随机性、风险来展开讨论,有部分重复的地方

《随机漫步的傻瓜》

21世纪的人的大脑和几万年前的原始人的大脑没有什么区别,在理性思考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比如不擅长处理随机性,容易强加因果。

关于人类为什么容易强加因果,作者的解释是:给一串事件加上因果关系后,就更容易记忆。

运气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占的分量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多(这很像失败者的托辞,但的确如此),虽然成功的概率低,但只要人数够大,你就能看到很多的成功人士,然后他们中会有人告诉你,他成功的原因是他信仰飞天意面神教。 据此,你可以判断一个的成功是出于运气还是能力:看他的从业年龄和他所在的团体的人数,如果他只从业了3年,他所在的团队有1000人,那么他成功可能是出于运气。

时间可以过滤噪声,所以你不应该每天都看股市,一天中的很多起伏都是噪声。

《黑天鹅》

黑天鹅事件有以下特征:

  1. 不可事前预测

  2. 产生重大影响

  3. 事后可以解释(因此很容易强加因果关系)

缺乏存在A的证据,不代表A不存在

欧洲人见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此他们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他们在澳洲(好像是澳洲吧?)发现了黑色的天鹅。 火鸡在它1000多天的生命中一直都被农夫精心照顾,由此它认为农夫会一直照顾它,直到感恩节那天农夫把它宰了。

领域依赖性

这是人类的一个思维缺陷,比如统计学家在他们的领域大部分时间都很专业,但一下了班,离开了研究所,他们就很容易忘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统计学知识。(我记得塔勒布举了更具体的例子,但我忘了,我懒得查)。

是黑天鹅?不是黑天鹅?

在一些人看来是一只黑天鹅的事件,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不是: 911事件是黑天鹅事件(对于策划这起袭击的恐怖分子来说不是)。 08年的金融危机是黑天鹅事件(对于本书作者则不是,金融系统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师爷吃着火锅唱着歌,半路被麻匪给劫了(对师爷来说这是黑天鹅事件,对于麻匪则不是)。

怎么防范黑天鹅?

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但可以通过预防来减小损失。如果机场能加强安检,那我们不需要知道恐怖分子什么时候计划劫机,也能减小恐怖袭击成功实施的概率;如果那些金融系统的“脆弱推手”官员被炒掉,那么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就会减小或者说损失会减少;师爷如果多带点护卫,或者干脆不干这一行,也许能逃过一劫。 不要看一件事的发生概率,而是看这件事发生后,你能不能承受其后果。

非对称性

如果你统计1000个人的身高体重,此时再加入一个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假设他2.6米,体重180公斤,他对于这群人的平均身高、体重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如果是统计1000个人的财富,此时加入世界上最强壮的人,那么这群人的平均财富水平会大大提升。 银行可以在几天内亏掉几十年的利润(08年金融危机)。 一只股票在三四十年中上涨的价格,有50%是在几天中实现的。

据此,塔勒布认为不应该相信金融数学模型,因为它们没有考虑到黑天鹅事件,它们会带来大得无法忽视的影响。

非线性

当你月薪一千的时候的时候,再涨薪三千会让你很激动,当你月薪五万,再涨薪三千给你带来的快乐,就不如你还是月薪一千的时候。(塔勒布举了其他的例子,我忘了)

《反脆弱》

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健壮,而是反脆弱。如果一个事物由于外界的压力而受损了,它能够自我修复,我们称它具有健壮性;而如果一个事物能从外界的压力中获益,而不是受损,那么我们就称它具有反脆弱性。

现代金融系统的效率比以往更高了,但也更脆弱了。倒闭的公司少了,但一旦公司倒闭,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些本来就应该倒闭的垃圾公司,因为“大而不能倒”,反而被政府救活了,比如08年金融危机。 现代的交通效率比以往更高了,但与此同时,疾病的传播也变得更快了,新冠就是一起黑天鹅事件。

实践是反脆弱的,我们从实践中的错误来不断改善自己。不是一开始就有写满了各种公式的金融教材来教期权交易员怎么做交易,在这些教材出现之前,早期的交易员都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来交易,后来学者根据这些编写了金融教材。不是一开始就有医学教材来指导医生,而是一代代医生不断摸索,写成了医学教材。

生物是反脆弱的。人类在做了体力活后,肌肉会有微小的撕裂,随后会修复,变得比以往更强大。

群体的反脆弱性建立在个体的脆弱性上,不能适应自然的个体被淘汰了,这个群体就更强了。

言论是反脆弱的,越是打压信息的传播,越是助长其传播。(这句话有些绝对,信息流通是有成本的,有些被打压的消息,最近有很多人都不知道)。

如非必要,不要尝试去干预一个复杂的事物。比如病情轻微就别乱吃药,用自身的反脆弱性来治愈。不要去尝试干预一个国家这么大的个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美国曾经扶持塔利班对抗苏联,后来塔利班反而成了一个对手。不要去尝试干预一个金融系统,垃圾公司该倒闭就倒闭。

自然是反脆弱的,自然不喜欢过大的事物,过大的事物是脆弱的。想象一下食物链,下一级的能量只有10%能被上一级利用,在生态链能量产生波动时,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最容易受影响,此外,重金属累积最多的也是最顶端的生物。把目光放到社会中,公司合并后变成更大的公司,与此同时也更脆弱了,你可能会想公司合并后效率更高了,但根据作者的调研,绝大部分公司合并后效率并没有提升。

反脆弱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你把手砍了,可别指望长出来一个更强壮有力的手。

时间会淘汰掉脆弱的事物,谨慎尝试那些仅出现了几年的事物。比如食物最好是吃那些几千年前就存在的,而不是吃现代食品工业加工出来的糖油混合物。如果不是很紧急,不要尝试最近几年才发明出来的疗法。

有些人转嫁了脆弱性(转嫁风险),而自己享受了利益。比如08年金融危机中的那些高管,他们不顾他们的行为会使系统更脆弱,赚得盆满钵满,而让全体纳税人买单。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他们自身不会去上战场,而是让士兵上战场。如果你想咨询一个人你应该干什么,你应该问,如果他是你,他会怎么做,这样他才会承担了“风险”。如果官员要发动战争,那他们家里必须有一个人要上前线,这样他才承担了风险。关于这一部分,塔勒布在《非对称风险》中有更详尽的描述,英文原名是skin in the game:你想要获益,就必须承担对应的责任与风险。

医源性损伤

未完待续

《非对称风险》

某建筑学院(忘了是哪个学校了,凑合看就行)的标语是:我们培养负责任的建筑师 为什么不是“培养聪明的工程师”?因为只有负责任才能建好一幢建筑,聪明不能。如果一个建筑师设计的大楼因为设计问题倒塌了,而他不用负任何责任,可想而知此人就算再聪明也设计不好建筑。

未完待续。

上一页被说烂的话题:如何长期坚持一件事,或“自律”?(更新:带着好奇心)下一页《How to: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更新于5个月前